亞銻酸鈉(Na3SbO4)作為一種重要的銻化合物,其開采過程與傳統金屬礦藏有顯著差異。由于這種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極少單獨存在,通常需要從含銻礦物(如輝銻礦Sb2S3)中通過化學轉化獲得。在實際開采環節中,首先要對銻礦進行地質勘探,重點關注礦脈走向與品位分布,特別是對于氧化帶區域需要詳細評估,這類區域中的銻元素往往已部分轉化為氧化態。
開采方法通常采用地下坑道開采與露天開采相結合的方式,具體選擇取決于礦體埋深與圍巖特性。對于較淺層礦體(深度小于100米),多采用臺階式露天開采;而深層礦脈則需要建立豎井系統進行地下開采。需要注意的是,銻礦石的硬度較低(莫氏硬度2-2.5),這使得機械開采時的能耗相對較小,但也容易產生大量粉塵,必須配套完善的濕式除塵系統。
礦石采出后要立即進行預處理,包括破碎、磨礦等工序,將礦石粒度控制在合適范圍(通常為80-200目)。隨后通過浮選工藝分離銻礦物,這里的關鍵在于藥劑選擇,常用丁基黃藥作為捕收劑,松油醇作為起泡劑。經過多級浮選后,銻精礦品位可提升至55%以上,為后續的化學轉化奠定基礎。
將銻精礦轉化為亞銻酸鈉的核心工序是氧化堿熔法。具體操作時,先將精礦與氫氧化鈉(NaOH)按1:3比例混合,在回轉窯中加熱至500-600℃進行氧化焙燒。這個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氧氣濃度(保持15-20%vol)和停留時間(2-3小時),確保銻元素充分轉化為可溶性銻酸鹽。焙燒后的產物經過水浸、過濾、蒸發結晶等步驟,最終可獲得純度達98%以上的亞銻酸鈉產品。
在整個開采加工鏈條中,三廢處理尤為重要。特別是含有微量砷、汞的廢水,必須采用硫化沉淀法進行深度處理,確保排放指標符合《銻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5466-2010)。同時,冶煉渣中的有價金屬也要通過真空蒸餾等技術回收,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