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鋁硅鐵作為一種重要的冶金原料,其礦場分布與礦石品質密切相關。全球范圍內,巴西的米納斯吉拉斯州和帕拉州擁有世界級的低鋁硅鐵礦床,特別是卡拉賈斯礦區(Fe含量60-67%,Al2O3低于1.5%)以高純度著稱,礦石經簡單磁選即可獲得優質精礦。俄羅斯科拉半島的科夫多爾礦床(SiO2含量18-22%)則因獨特的地質成因形成低磷低鈦特性,成為特種鋼生產的理想原料。
需要重點關注的是中國本溪地區的大臺溝鐵礦(Al2O3含量0.8-1.2%),其礦體厚度達150-300米,雖然儲量不及國外超大型礦山,但礦石天然低鋁的特性使其在高端硅鐵合金領域具有不可替代性。相比之下,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的部分礦體(如湯姆普賴斯礦區)通過選擇性開采和深度選礦也能獲得符合低鋁標準(Al2O3<1.8%)的精礦,但生產成本相對較高。
近年來,非洲幾內亞西芒杜鐵礦北段(預估儲量20億噸)新探明的低鋁礦帶引發行業關注,其原生礦經X射線分選后Al2O3可控制在1.2%以下,配合特有的塊礦直接還原工藝,正在改變傳統硅鐵原料的供應鏈格局。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奧里薩邦的基爾布盧礦區(Fe含量62-65%)雖然鋁含量波動較大(1.5-3.5%),但通過創新的微波焙燒脫鋁技術,已成為新興的低鋁硅鐵原料供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