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鎂錠價格出現明顯下跌趨勢,這主要受到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從供應端來看,國內主要產區如陜西、山西等地復工復產進度加快,產能利用率提升明顯(部分企業已達90%以上)。同時,海外進口量有所增加,特別是俄羅斯等地貨源持續到港,進一步緩解了供應緊張局面。
需求端的疲軟同樣是價格下跌的關鍵推手。傳統消費旺季未能如期而至,特別是鋁合金、鋼鐵脫硫等下游行業采購意愿普遍不強。受全球經濟放緩預期影響,出口訂單縮減約15-20%,導致部分企業不得不降價促銷以維持資金周轉。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領域對鎂合金的需求增速也出現階段性回落。
原材料成本下降為價格調整創造了空間。硅鐵(75#)和白云石等主要原料價格近期均有10-15%的降幅。電力成本也因動力煤價格回調而有所改善,西北地區電價下調0.02-0.05元/度,直接降低了冶煉環節的生產成本壓力。
市場心理預期轉變加速了價格下行。在經歷2021年的暴漲后,貿易商庫存策略趨于謹慎,普遍采取低庫存運行模式。期貨市場遠期貼水結構持續擴大,反映出市場對未來供需格局的悲觀預期,這種情緒進一步傳導至現貨市場形成負反饋。
宏觀經濟政策調整也產生間接影響。國內基建投資增速放緩,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使得建筑用鎂制品需求明顯萎縮。與此同時,美聯儲加息導致美元走強,人民幣相對貶值雖然有利于出口,但也增加了進口原材料的成本壓力,促使部分企業選擇降價銷售以維持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