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氫氧化鉬作為重要的鉬化合物,根據其結晶形態和應用特性主要分為α相和β相兩種結構類型。其中α-MoO(OH)?具有層狀結構,其層間距約為0.69nm,在催化領域表現出特殊活性;而β-MoO(OH)?則以隧道結構為特征,孔徑尺寸在0.3-0.5nm范圍,更適合作為離子交換材料使用。
從制備方法來看,水熱法合成的三氫氧化鉬通常呈現納米棒狀形貌(直徑20-50nm),溶液沉淀法則易獲得片狀結構(厚度約5-15nm)。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反應溫度的控制至關重要,特別是在80-120℃區間會顯著影響產物晶型純度,溫度超過150℃則可能導致向MoO?轉變。
工業應用中常根據純度進行分級,試劑級產品要求鉬含量≥99.9%(ICP檢測),工業級標準則放寬至≥99.5%。不同等級產品在電子遷移率(10?3-10??cm2/V·s)和比表面積(30-150m2/g)等參數上存在明顯差異。
新興研究方向中出現了摻雜改性的復合型三氫氧化鉬,如鎳摻雜可使禁帶寬度從2.8eV降至2.3eV,鐵摻雜樣品則表現出更強的順磁性(飽和磁化強度0.5-1.2emu/g)。這類功能性衍生物正在光電催化領域展現獨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