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鉬酸銨加工工藝主要采用濕法冶金技術路線,其核心在于鉬精礦的氧化焙燒和后續化學純化。原料通常選用輝鉬礦(MoS2含量≥45%),經過多膛爐在560-650℃高溫下焙燒生成工業氧化鉬(MoO3含量≥85%),此時需要嚴格控制空氣流量(3-5m3/min)以防止局部過燒。焙砂通過氨浸工序時,關鍵參數包括液固比(6:1至8:1)、氨水濃度(8-12%)和反應溫度(50-70℃),這些條件直接影響鉬的浸出率。
在凈化除雜階段,需要重點關注硫化銨的加入量(按理論量1.2-1.5倍),特別是對銅、鐵等重金屬雜質的深度去除。酸性沉鈽步驟采用硝酸調節pH至2.5-3.0,此時鉬酸銨會轉化為四鉬酸銨晶體,而控制降溫梯度(每小時2-3℃)可獲得更均勻的結晶顆粒。最終產品二鉬酸銨((NH4)2Mo2O7)需要通過離心脫水(含水率≤3%)和動態干燥(80-100℃熱風)才能達到工業級純度(Mo含量≥56.5%)。整個工藝水的循環利用率可達90%以上,體現了現代濕法冶金的環境友好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