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五水合硝酸鉍(化學式Bi(NO3)3·5H2O)的主要生產基地集中在有色金屬資源豐富的區域,特別是湖南、江西、云南等省份。這些地區不僅擁有優質的鉍礦資源(鉍含量0.5%-2%),還具備成熟的濕法冶金提純技術,能夠實現從粗鉍到高純硝酸鉍(純度99.9%以上)的全產業鏈加工。
湖南郴州作為重要產區,依托當地鉛鋅礦伴生鉍資源,采用硝酸溶解-結晶工藝年產約800噸;江西贛州則通過銅冶煉副產品回收鉍金屬,其生產的五水合硝酸鉍雜質含量控制在10ppm以下,特別適合醫藥催化劑領域。云南個舊憑借錫礦尾礦綜合回收優勢,產品在電子級(純度99.99%)細分市場占有率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濟源和廣東韶關近年來通過技術改造升級,逐步形成年產200噸以上的產能。這些企業普遍采用減壓濃縮結晶技術(操作溫度60-80℃),既能保證晶體完整性,又可控制游離酸含量在0.5%以內。隨著光伏焊帶和電子陶瓷需求增長,江蘇部分化工園區也開始布局高端五水合硝酸鉍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