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鐵礦選礦的核心在于分離有用礦物與雜質。礦石經過破碎、磨礦后進入分選環節,常見的工藝包括重選、磁選、浮選及聯合流程。需要重點關注礦物之間的物理性質差異,例如密度、磁性和表面特性,特別是鈦鐵礦與伴生的石榴石、輝石等脈石礦物的區分。現代選廠常采用螺旋溜槽或搖床進行粗選,再利用高梯度磁選機提升精礦品位。
礦石粒度控制直接影響分選效率。磨礦階段需確保鈦鐵礦單體解離,同時避免過粉碎造成金屬流失。某案例中,企業通過調整球磨機鋼球配比,使-0.074mm粒級占比穩定在65%-70%,磁選回收率提高8%。如何有效去除雜質中的弱磁性礦物?高壓輥磨與干式磁選聯用技術正在被更多礦山采納。
浮選工藝對細粒級鈦鐵礦回收效果顯著。采用油酸類捕收劑配合調整劑,可在pH值6-7的環境下實現選擇性分離。值得關注的是,新型螯合捕收劑使精礦TiO?含量突破48%,且藥劑成本降低30%。現場工人發現,控制礦漿溫度在25-35℃能顯著改善浮選泡沫穩定性。
聯合流程往往產生最佳經濟效益。某選廠采用重選-磁選-電選組合工藝,鈦精礦品位達52%以上,尾礦中TiO?含量降至0.8%。環保壓力推動技術創新,無尾礦選礦系統通過回收建筑用砂和微粉材料,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率97%的突破。這些實踐表明,選礦方案必須結合礦石特性和市場需求靈活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