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選礦的核心在于分離有用礦物與雜質。礦石經過破碎、磨礦后進入分選環節,磁選法利用磁性差異將鐵礦物與其他成分分開,浮選法則通過藥劑使目標礦物附著氣泡上浮。實際操作中需要重點關注礦石性質差異,特別是硬度、密度和化學成分直接影響分選效果。鐵礦選礦到底分幾個步驟?通常包含破碎篩分、磨礦分級、選別作業三大環節。
原礦進入選廠后首先被破碎機嚼碎成小塊,振動篩像過濾網般把合格粒度的礦石送往下道工序。磨礦機將礦石磨成細粉后,不同粒級的礦漿通過螺旋分級機實現粗細分離。這個階段的關鍵在于控制磨礦細度,過粗會導致礦物解離不充分,過細則增加后續分選難度。
分選車間里的磁選機正嗡嗡運轉,強磁場把磁鐵礦從礦漿里拽出來。對于赤鐵礦這類弱磁性礦物,需要先經過焙燒增強磁性。浮選槽里翻滾著黑色礦漿,捕收劑讓鐵礦物粘在氣泡表面形成泡沫層,刮板把這些富含鐵礦的泡沫推進精礦槽。
現代選礦廠普遍采用聯合工藝流程,磁選-反浮選組合能處理復雜嵌布礦石。尾礦處理同樣重要,脫水后的尾砂可用于回填礦井或制作建材。選礦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經過中和沉淀處理,70%以上能循環使用,有效降低環境負擔。
隨著智能傳感技術的發展,在線品位分析儀能實時監控精礦質量。操作人員根據數據動態調整藥劑用量,就像廚師根據火候調節調料。這種精準控制使鐵礦回收率提升了8%-15%,每噸精礦生產成本降低了2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