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亞釩酸鈉生產主要集中在礦產資源豐富且具備成熟化工產業的區域,其中四川攀枝花作為釩鈦磁鐵礦核心產區,依托當地豐富的五氧化二釩(V?O?含量可達1.5%)原料優勢,形成了從礦石提取到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特別是米易縣和鹽邊縣的冶煉企業,通過鈉化焙燒工藝(反應溫度800-900℃)生產的亞釩酸鈉(NaVO?)純度可達99%以上,年產能約占全國35%。
河北承德地區因沉積型釩礦儲量巨大,其亞釩酸鈉生產多采用鈣化焙燒-堿浸法(轉化率超92%),當地重點企業如承德萬利通集團的產品廣泛用于催化劑和陶瓷釉料領域。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湖南懷化辰溪縣采用獨特的銨鹽沉釩工藝(PH值控制在2-3),其生產的低雜質亞釩酸鈉在新能源電池材料市場占據重要份額。
陜西商洛和湖北崇陽作為新興產區,近年通過改進萃取技術(有機相配比P204:TBP=3:1)大幅提升了回收率,產品中鉀、鐵等金屬雜質含量可控制在50ppm以下。這些地區雖規模較小,但憑借靈活的定制化生產能力,在特種玻璃和防腐涂料等細分領域發展迅速。
從物流配套角度看,重慶巫山縣依托長江水道運輸優勢,其亞釩酸鈉產品通過集裝箱液袋包裝(每袋凈重25噸)可高效輻射長三角市場。而甘肅金昌則憑借鎳鈷副產品提釩的獨特工藝路線,在航空航天級高純亞釩酸鈉(≥99.9%)生產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