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作為我國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選礦廠分布呈現顯著的區域集聚特征。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以及哈密市構成了三大核心分布帶,這與當地金屬礦產資源的賦存狀況直接相關。以阿勒泰可可托海為例,這座因稀有金屬聞名的礦區周邊聚集著十余家專業化選礦廠,處理鋰鈹鉭鈮等戰略資源的能力位居全國前列。
南疆地區的選礦產業布局有何特點?昆侖山脈北麓的喀什、和田等地近年來新建了多個貴金屬選礦基地,主要針對巖金礦和砂金礦進行提純加工。阿克蘇地區的拜城縣則依托豐富的銅礦資源,形成了從采礦到選冶的完整產業鏈,年處理礦石量超過200萬噸。
準噶爾盆地周邊的昌吉、克拉瑪依等地集中分布著大量煤炭洗選廠。這些現代化選礦設施通過重介旋流器和浮選柱等先進設備,將原煤灰分降低到10%以下。特別在五彩灣礦區,智能化選煤廠實現了從原煤入倉到精煤裝車的全流程自動化控制。
伊犁河谷的選礦產業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新源縣的鐵精粉選廠與特克斯縣的鉛鋅礦浮選車間形成互補格局,霍城縣更是建成了西北地區最大的石英砂提純基地。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環保要求的提升,這些選礦廠普遍采用了循環水系統和粉塵回收裝置。
吐魯番盆地的選礦企業主要圍繞鐵礦資源布局。鄯善縣周邊分布著二十余家磁選廠,通過高壓輥磨和弱磁選工藝將鐵礦石品位提升至65%以上。部分企業創新采用微波焙燒技術,使難選鐵礦的回收率提高了18個百分點。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選礦產業呈現南北差異。北部的和靜縣以銅礦浮選為主,而南部的若羌縣則依托鋰輝石資源建設了多個選礦車間。且末縣新建的鎢礦重選廠采用了螺旋溜槽與搖床組合工藝,使細粒級礦物回收難題得到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