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礦過程中浮選油殘留會直接影響后續工藝效率與環境安全。如何有效去除浮選油呢?關鍵在于結合物理化學手段與工藝流程優化。當前主流方法包括吸附分離、氣浮處理以及化學破乳,需根據油類性質、濃度及處理成本綜合選擇。
吸附法采用活性炭或硅藻土等高比表面積材料捕獲油滴。這種方法操作簡單但材料再生成本較高,適合小規模低濃度場景。某銅礦現場測試顯示,經改性活性炭處理后浮選油濃度從120mg/L降至8mg/L。需注意的是吸附劑孔隙堵塞問題,特別是處理含懸浮物廢水時需要預過濾。
加壓溶氣氣浮技術通過微氣泡粘附油粒實現分離。某鐵礦選廠采用該工藝后油污去除率達到92%,但設備能耗較高。需要重點關注氣泡粒徑控制,尤其是處理乳化油時需配合破乳劑使用。定期清理氣浮槽表面浮渣可避免二次污染。
化學破乳通過投加絮凝劑改變油水界面張力。聚合氯化鋁與聚丙烯酰胺復配使用效果顯著,某鉛鋅礦案例中油水分離時間縮短60%。必須控制藥劑投加量,過量會導致水體pH異常。新型電化學破乳設備正在試驗階段,有望降低化學藥劑依賴。
生物處理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油類物質,環保優勢明顯但處理周期較長。某金礦采用固定化菌群技術,連續運行三個月后COD去除率穩定在85%以上。需要注意的是維持菌群活性需控制廢水溫度與重金屬濃度,特別在冬季需增設保溫措施。
實際生產中多采用組合工藝提升效率。例如某大型選礦廠先通過旋流器預分離,再經氣浮-吸附聯用系統,最終出水油含量低于5mg/L。設備選型時要考慮處理量波動,特別是應對礦石品位變化帶來的廢水成分差異。定期監測管道結垢情況能有效預防系統堵塞故障。